“雙減”進行時||“七彩蠶寶”進課堂 桃李小學課后服務吸眼球 有實效
摘要:“雙減”政策實施以來,我縣公平鎮桃李小學巧借鄉村學校地域優勢,結合科學、語文、綜合實踐等學科特點,將“七彩蠶寶園”主題項目式探究學習作為學生課后延時服務的主要興趣課程,讓學生在體驗養蠶樂趣的同時,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動手能力。
蠶寶園
奉節網訊(通訊員 王娜 楊勝)“雙減”政策實施以來,我縣公平鎮桃李小學巧借鄉村學校地域優勢,結合科學、語文、綜合實踐等學科特點,將“七彩蠶寶園”主題項目式探究學習作為學生課后延時服務的主要興趣課程,讓學生在體驗養蠶樂趣的同時,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動手能力。
“大家看,蠶寶寶成功變色了,紫的紫,紅的紅,非常漂亮。”“七彩蠶寶園”活動室中,老師和孩子們交流著蠶寶寶變色的問題。
“嗯嗯,這個我知道,之前的課后服務課上老師講了,蠶在第四次脫皮后,把不同顏色的飼料涂在桑葉上,蠶寶寶吃了就會分別變色,結的繭也會變成五顏六色的。”一個多月的養蠶經歷,也讓同學們對蠶的各個生長階段了熟于心。
為讓學生充分參與到“七彩蠶寶園”主題項目式探究課程中,桃李小學利用春蠶和秋蠶的飼養周期,設置了桑葉采摘體驗課程、七彩蠶寶飼養課程、蠶繭手工制作課程、蠶文化研討課程四門子課程。每學期的前半段進行桑葉采摘和飼養觀察(生長、結繭、蠶卵等),后半程用于手工制作和蠶文化的學習與研討。每次上課,大家都像小科學家一樣仔細觀察、認真記錄蠶寶寶成長的點點滴滴,并用蠶繭做出各種各樣的手工作品,為自己的課余生活增添不少樂趣。
為切實做好“雙減”工作,滿足學生對學校課后延時服務的需求,桃李小學在做好學生作業輔導的同時,還充分利用校內資源與社會資源,設置符合學生學齡特點的個性化特色課程。學生在各自的組團與興趣班中提升素質,展示自我,既豐富了他們的校園生活,讓學生學得快樂、學得充實、學得有味,又滿足了其個性化發展需求,讓勞動實踐真正繪就學生的多彩人生,以求實現以生為本、因材施教,真正讓“雙減”實現提質增效。
編輯:丁敬清
網友評論